曾仕强先生曾说:“一个人,18岁以前的长相是父母决定的,18岁以后,长相是自己决定的。”
一个人的长相分两种:一种是天生的样貌长相,另一种是后天的精神长相。
你前半生说过的话、做过的事,学到的知识懂得的经历,无形中都在改变你后半生的长相。
样貌长相好看,精神长相不一定美;
而精神长相好,会使得样貌长相变美,让人愿意与之亲近。
精神长相,是一种看不到的能力,这个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力量。
那么,什么才是一个人最好的精神长相呢?
说话有分寸
古语曰:“言而当,知也;默而当,亦知也。”
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,恰当的时候说话是智慧,沉默的恰当也是一种智慧。
言为心声,会说话的人不仅仅是因为情商高,更是因为心里装着别人。
在说与不说之间透露出来的品行教养,体贴细心,可见一斑。
知道怎么说话,知道何时说话,知道不乱说话,是一种了不得的软实力。
子禽问墨子:“多说话有好处吗?”
墨子答道:
“苍蝇、青蛙,白天黑夜叫个不停,叫得口干舌疲,然而没有人去听它的。
但你看那雄鸡,在黎明按时啼叫,天下震动,人们早早起身。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?重要的是话要说得切合时机。”
我们常常评价一个人情商高,很会说话,其实正是因为他懂得在适当的时机说适当的话,既不让他人难堪,也显得自己大方得体。
正如蔡康永老师说的那样:
“你越会说话,别人就越快乐。别人越快乐,就会越喜欢你。别人越喜欢你,你得到的帮助就越多,你就会越快乐。”
会说话,讲分寸,既给了对方善意和尊重,也给了自己体面和人缘。
可见,说话的分寸感,就是做人的尺度,晓得出言有尺,方可游刃有余。
处世不圆滑
《菜根谭》中有句话:“势利纷华,不近者为洁,近之而不染者尤洁。”
在这个纷杂的社会,我们要生存,就必须要和人、和事打交道,这个过程中,把握好尺度的同时也要保留真实的自我,也就是所谓的知世故,而不世故。
这不是轻而易举做到的,而是走过千山万水去感悟和修炼的结果。
苏轼在63岁穷困潦倒之时,还写下这样的诗句:
寂寂东坡一病翁,白须萧散满霜风。小儿误喜朱颜在,一笑哪知是酒红。
先说自己衰老,又借小孩子之口调侃,酒后的潮红被误认为脸色红润,用自嘲来排解晚景凄凉的失意。
一个人未经世故,容易在逆境中沉沦,也容易苛以待人,而饱经世故而不世故的人,见过生活凌厉,依然内心向暖。
周国平在《灵魂只能独行》里说:
许多人所谓的成熟,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,变得世故圆滑而实际了。
那不是成熟,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。
真正的成熟,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,真实自我的发现,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。

